夏季图文激励计划最近,一则 “女子先兆流产请假被开除获赔 7.2 万多” 的新闻引发热议。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事儿,各位职场姐妹可得仔细看,关键时候能维护自己权益!

故事的主人公闫女士,在北京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任职多年,还签了劳动合同。本是安稳工作,可怀孕后身体不适,经医院确诊为先兆流产,医生建议休假 14 天调养身体,她便向公司请病假。这再合理不过的请求,却遭到公司强硬拒绝,公司直言 “批不了,你请假时间太长,要不上班,要不办离职”,最后还以违反请假制度、旷工为由,解除了与闫女士的劳动合同。

好在法律是公正的。法院审理后认为,劳动者权益受法律保护。闫女士处于孕期,因先兆流产请病假还提交了病假条,公司却以不合理理由解除合同,于法无据。最终,法院判定公司属违法解除劳动合同,需向闫女士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及请假期间差额工资,一共 72000 多元。

从这事儿能看出,部分公司对孕期女职工权益太不重视。依据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》,用人单位不能因女职工怀孕、生育、哺乳就降低其工资、予以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。《劳动合同法》也明确,女职工在孕期、产期、哺乳期,企业不得按 “无过失性辞退” 或 “经济性裁员” 条款解除合同。在这起案例里,公司行为明显违反法律规定。

站在公司角度,或许会觉得员工频繁请假影响工作运转,但这绝不是随意开除员工的借口。公司完全可以和员工协商,调整工作安排,保障员工权益同时,也能让工作有序开展。

对于咱们职场女性而言,这案例是个提醒。工作中若遭遇类似不公,别害怕,要勇敢维权。像闫女士,保留好医院诊断证明、请假记录等证据,先尝试与公司协商;要是协商无果,果断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,必要时走法律诉讼途径。要知道,法律是咱们坚实的后盾,能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。

如今,社会对职场女性权益保护越发重视,可仍存在不少问题。希望通过这些案例,能让更多公司意识到,尊重员工权益,既是法律要求,也是企业应尽责任。同时,也鼓励更多职场女性,增强法律意识,当权益受侵害时,别默默忍受,要积极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。
作者声明:内容由AI生成